關于德國物流行業發展的控索
發布于:2011/8/4 來源:http://www.ranyuchen.com 點擊次數: 物流經濟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已經相當高。貨運中心在國外的發展是近10多年的事情。保持物流鏈中量的均衡是生鮮農產品物流的又一個特性。 第三,生鮮農產品本身的物理特性,也是生鮮農產品物流區別于工業品物流的主要原因。生鮮農產品的物理特性,首先是易腐易損性;其次是單位產品價值低,體積大;再次是最初產品形狀、規格、質量參差不齊,魚龍混雜。生鮮農產品的易腐易損性規定了物流時間的上限,從而也限制了物流半徑,并要求盡量減少裝卸搬運次數。特別是一些鮮活的生鮮農產品,對物流過程的要求非常苛刻。
中遠太平洋高層沒有透露關于這四塊業務如何運作的細節信息。但是高盛相信船舶代理和貨運代理仍會是最大的兩塊。上海到哈爾濱貨運是中國最大的船舶代理商,占據著這個市場50%的份額。在貨運代理上它也是最大的服務商之一,有5%的市場份額。長遠來講,高盛希望船舶代理的盈利壓力會降低,這種壓力是由于違規和潛在的國際競爭而產生的。高盛已經在對中遠物流初步的盈利預期中考慮了這種潛在趨勢的影響。
國外發達國家的物流已走過了幾十年的歷史,其中政府對物流業的調控及引導、物流園區的建設及營運模式、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及管理模式的創新等等,都是我們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貨運中心是德國大力倡導、扶持發展的集約化運輸組織形式。它依托一定的經濟區域,以可供選擇的多種運輸方式,快捷的運輸網絡,周到的運輸服務,把傳統分散經營的眾多運輸企業及運輸服務企業吸引到一起,把生產、運輸與消費市場緊密銜接,使一個區域向不同方向流動的貨物和其它不同方向流動到本區域的貨物,經過中心進行分撥、配載,選擇適宜的運輸工具迅速地輸送到目的地。
有效組織運輸環節
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德國著力于完善綜合運輸體系,這是推動貨運中心發展的政策條件。為了減少不斷提高的摩托化程度的交通與環境的壓力,特別是控制載重汽車對環境與生態的負面影響,德國綜合運輸政策的目標是長距離運輸以鐵路、水路為主,兩頭的銜接與集疏以公路為主。發展貨運中心,可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暢通的、便利的、有利可圖的方式,從而減少載重汽車的投放和空駛。
貨運中心選點建設一般考慮三個方面因素。一是至少有兩種以上運輸方式聯接,特別是公路和鐵路;二是選擇交通樞紐中心地帶,使貨運中心網絡與運輸樞紐網絡相適應;三是經濟合理性,包括運輸方式的選擇與利用、環境保護與生態平衡,以及在貨運中心經營的成員利益的實現等等。
提供信息咨詢維修服務
在貨運中心,有運輸、裝卸、倉儲、包裝等眾多的成員,成員各有其聯系的客戶和貨源渠道,彼此間的聯系是自愿而松散的,各自獨立經營。比如,不來梅市貨運中心有50家運輸企業和運輸服務企業,從業人員3000多名,如寵物飼料運輸公司、零擔貨運公司、綜合運輸公司、冷凍食品運輸公司、郵政包裹運輸公司及公鐵聯運站等等。德國的貨運中心由政府興辦但卻實行民間經營管理方式。不來梅市貨運中心自身的經營管理機構采取股份制形式。市政府出資25%,貨運中心50戶經營企業出資75%,由政府的企業選舉產生咨詢管理委員會,推舉經理負責貨運中心的管理活動,實際上采取了一種由企業“自治”的方式。
貨運中心的職能主要是為成員企業提供信息、咨詢、維修等服務,代表50家企業與政府打交道,與其它貨運中心加緊聯系,不具有行政職能。提供良好的公共設施和優良的服務,是貨運中心全部活動的宗旨。因此,貨運中心一般都興建有綜合服務中心、維修保養、加油站、清洗站、餐廳等,有的還開辦駕駛員培訓中心等實體,提供盡可能全面的服務。這些實體都作為獨立的企業實行經營服務。
1997年,瑞典、挪威、丹麥三國郵政共同合作成立了泛北歐物流公司(PNL)。他們提出的戰略目標是:形成綜合物流網絡,經營和發展北歐各國的過境物流業務,向用戶提供高效率的物流解決方案,提高郵政公司同大型國際運輸和物流公司競爭的能力。
第一,農業生產不同于工業生產。
農業生產的異質性是客觀的,既不隨技術的進步而改變,也不限制度的更迭而改變。它直接導致的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制度的普遍存在,而實踐證明了這種家庭生產是富有效率的。這就意味著生鮮農產品的最初供給者必然是由分散的、小規模的、在一定范圍內基本無差異的生產單位——農戶組成。然而,生產階段的效率并不會自動延伸下去,當產品生產出來以后,每一個生產者就會發現,以他們個人的生產量與市場銜接,根本無法達到規模經濟,橫在其間的是巨大的交易成本。從流程來講,這是生鮮農產品物流遇到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從生鮮農產品的消費市場分析,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的特性使得生鮮農產品物流無論是從承擔的責任還是從側重的目標來看都不同于工業品物流。
于是,保持量的均衡和價格穩定就成為生鮮農產品物流追求的目標。上海到哈爾濱貨運價格的相對穩定可以保證生產者供給量的相對穩定,而價格的穩定要以消費終端供給與需求的平衡為前提。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需求信息傳遞的通暢和完備。
德國經濟學家、交通運輸專家經過長期的研究認為,生產貿易國際化、自由化的迅速發展,有賴于人員、物資、信息的及時、有效的流動與供給。在產、運、銷的鏈條上,運輸業生產既涉及加工、包裝、倉儲、裝卸、運輸,又涉及管理、經營和服務,并涉及土地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等。如何把如此諸多的運輸過程環節經濟合理地組合起來,尋求一種資源節約、運行高效的運輸服務,便成為德國貨運中心興起與發展的內因。中遠物流共有四項主業:船舶代理、貨運代理、第三方物流和增值服務。2002年,中遠物流的備考合并營業額為46億元人民幣,備考純利1.84億。相比起來,去年年初已經在香港上市的中外運的2002年總營業額是135億元人民幣。
在我國,生鮮農產品的生產、流通和消費領域都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推動生鮮農產品現代物流發展的環境正在形成。http://www.ranyuchen.com/xinan/yq00053.htm
1.制造業和商業中現代物流實踐所產生的巨大效益起到了示范作用;
2.農業本身的發展達到了一定的專業化和商品化程度;
3.超市等新型零售業態介入生鮮農產品經營,使得生鮮農產品物流得以在組織上以現代化的方式進行整合;
4.中國城市居民的食物消費結構、消費方式的變化,對通過生鮮農產品物流增加商品附加價值提出新的要求;
5.計算機技術和因特網的使用,使信息的傳遞更加迅速和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