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是現代服務業
發布于:2011/7/23 來源:上海凌翰物流 點擊次數: 上海到長沙物流公司民間財富管理中心的功能定位:形成全國領先的財富管理機構聚集功能、民企總部金融服務功能、創業投資管理中心功能、產業投資管理中心功能、財富管理服務創新功能。
-加快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和金融集聚區,構建具有浙江特色的“金融強省”空間支撐體系。
加快建設杭、甬、溫區域金融中心城市。把杭州打造成為金融綜合實力突出的長三角重要區域金融中心;把寧波打造成為對接上海、服務海洋經濟的區域性專業金融中心;把溫州打造成為連接長三角和海峽西岸兩大經濟區、服務民營經濟的區域性專業金融中心。
打造一批區域金融特色城市。臺州努力形成特色鮮明的民營銀行先行區、小企業金融服務示范區;紹興提升專業化產業金融服務特色;嘉興成為接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橋頭堡和紐帶;金華、義烏拓展市場商貿和物流金融領域的區域特色;湖州加大農村金融創新力度,凸顯金融服務新農村的示范作用;舟山大力發展海洋金融;麗水、衢州大力推進金融服務均等化。
-著力打造六大金融公共服務平臺,構建具有浙江特色的“金融強省”服務支撐體系。
構筑金融機構集聚平臺,打造中小金融機構集聚基地和財富管理機構總部基地;
構筑金融資源整合平臺,探索組建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積極打造資本市場“浙江金融板塊”;
構筑金融資產交易平臺,建立區域性場外交易市場,探索建立金融資產交易平臺;
構筑金融后臺服務平臺,規劃建設金融公共支撐服務基地,設立災難數據備份中心、金融后臺呼叫中心、金融新產品開發、金融人才培訓基地等;
構筑農村金融公共服務平臺,構建縣域金融綜合公共服務平臺;
構筑投資基金引導平臺,創設一批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和購并重組投資基金。 上海到長沙物流專線
2011年的中國經濟有個非常明顯的現象:政府出重拳應對通貨膨脹。其中,公眾百姓最敏感的日常食品漲價尤其引人注目。央視現正在播放豬肉暴漲,追蹤整個產業鏈的隱情。農超對接是政府的一個重要舉措,將生產食品的農村和銷售食品的超市以現代化物流直接對接,砍掉謀取暴利的眾多中間流通環節,使得廣大農民和消費者的根本利益獲得保障。這正是中國現實經濟發展和轉型中對于現代物流服務業迫切需求的一個極好例證。結合2009年國務院發布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政府和業界上下攜手,物流業終于迎來了跨越式發展的春天,也必將為物流業投融資帶來難得的機遇。
物流業投融資的兩個悖論
物流業屬于現代服務業,是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重點,本應受到投資界的追捧。但是用一句調侃的話:成也物流,敗也物流:物流業投融資有兩個悖論:
悖論一:物流業的本質是為其他相關行業如制造業、商貿業省錢,如果物流服務業的收費提高,沒能為人家客戶省錢,人家就不用你物流業的服務。物流業的這個替人省錢的本質,導致物流企業普遍薄利,與投資方要求提高經營利潤的天然要求正相悖。
悖論二:物流業的特點是輕資產,進入門檻低,租幾輛車就搞了起來;但是中國金融投資界的心理是重資產。非看到你的大筆房產和真金白銀的注冊資金才認可。于是從物流企業到地方政府都大搞物流地產。大家不是在物流的專業能力上下功夫,不是提升盈利能力;而是從房地產升值上期望賺錢;這叫不務正業。隨著中央政府對房地產泡沫的重拳打壓,這種物流地產投融資心理注定會步入死胡同。 2010年,以中國國際物流節和中國物流萬里行活動為基礎,中國物流業投融資聯盟啟動,它匯集了諸多投融資專家和中科招商等實力雄厚的投資機構。在中國國際物流節等平臺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包括市長投融資論壇、投融資分論壇、演講互動分會場等。長期以來,各種產業行業協會都想試水投融資業,為協會業務開辟一片新的藍海。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簡稱中交協)及其快運分會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CI定位:CI(Corporate Identity)企業標識是協會成員企業對于協會的認知,即協會給成員企業何種服務,為成員企業帶來何種增值,使得成員企業愿意付費給協會。行業協會通常向成員企業提供會展、培訓、認證、信息、合作交流等服務。成員企業是否認可協會即中國物流業投融資聯盟在投融資方面的牽線搭橋服務,尚需時日探索。中交協快運分會專門設置中國物流業投融資聯盟秘書處專人長期跟進與物流相關的投資方企業方交流,并且由其投融資專家對于需進行融資企業進行輔導,筆者希望聯盟增值服務的價值能夠逐漸為成員企業和投資機構認可。中交協快運分會擁有各級政府的廣泛資源,在本文中提到的中觀經濟物流投融資方面可以進行探索。該思路也可以供類似的服務業行業協會借鑒。
在筆者參加“中國物流萬里行”活動考察物流結點城市,以及參加“中國國際物流節”過程中,經常接觸感覺到上述悖論。出路是什么呢?讓我們先從分析相關的制造業、商貿業的物流相關模式變化,來找到跳出上述物流投融資悖論怪圈的秘訣。
制造業:據報道:隨著工業化推進和制造產業升級,工業物流運行模式發生深刻變化。制造企業加快資源整合、流程改造,采取多種方式分離外包物流功能。一是分離分立。如,上海安吉汽車物流、淮礦現代物流等,將企業物流業務從主業中分離出來,成立了面向社會服務的物流企業。二是合資合作。如,青島啤酒(600600)招商物流、蕪湖安得物流等,由制造企業與物流企業合資組建物流公司,三是全面外包,如,海信集團將海信電器(600060)的物流業務全盤委托給專業物流公司管埋。柳州桂中海迅派員進廠,接管了多家汽車生產企業的零部件管理系統。
商貿業:在一系列擴大消費政策引導下,商貿物流加快發展。一是生產資料流通企業和傳統批發市場增加儲存、加工、配送、網上交易等物流功能。如中國物資儲運、五礦物流、廣東歐浦鋼鐵物流等,形成了貿易加物流的新模式。二是大型連鎖零售企業強化物流系統,如蘇寧、國美,構建完善的物流網絡。三是網購物流爆炸式增長。電子商務在網絡泡沫破滅十年后終于高歌猛進!2010年中國網絡購物總額達4500億元,比5年前增長22倍,中國國內每天流轉的快件量高達1000萬票。四是農業和農村物流集中釋放。隨著“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和“農超對接”等政策的實施。農產品(000061)進城、農資和日用工業品下鄉帶來的物流需求有較快增長。
從投融資視角來看:上述相關產業的變遷帶來了物流市場規模的擴大,增加了物流業的客戶企業數量,增加了對于物流業投融資模式創新的要求。例如:制造企業與物流企業合資組建物流公司,是典型的企業創投(Corporate Venture)的投融資模式,在國際國內有許多成功案例。
根據上述分析,破解悖論的一個思路是:避免一對一融資,而是多對多,從物流企業的發展各個相關環節和鏈條中創造投融資模式。換言之,一對一是指一個物流企業與一家金融機構談融資(例如一家銀行),則銀行立刻要求該物流企業的可抵押資產和3年財務報表。物流企業立即陷入了上述的兩個悖論。換個思路,如果我們從物流企業的發展各個相關環節和鏈條來分析,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上述制造企業與物流企業合資組建物流公司,實質上是制造業企業向物流企業進行投資。又比如:制造業企業將物流業務全盤委托給專業物流公司管理,實質上就會帶來大筆物流訂單。現在眾多銀行和投資公司愿意依據此類訂單進行投資。 上海物流公司